欢迎您访问AYX体育官网官方网站!

新闻资讯

新闻资讯

从新乡水灾说起中苏关系紧张的70年代曾错失仿制米-6的机会


来源:AYX体育官网浏览:314次 时间:2024-07-02 14:13:25

  率先投入最新型直-20直升机,用于进行空中侦察和偏远地区物资运送。米-26重型直升机也在湖北仙桃紧急待命,准备随时出击驰援郑州,这两款直升机是目前国内能拿出手的最好机型。直-20作为一款10吨级通用直升机,中等大小出动灵活机动方便,也非常适合于当前抗洪人员及物资运输需要。米-26则是民用型号全国仅有4架,机舱内部载荷以及外挂都能达到20吨,绝对是抗洪抢险中最神秘的存在。

  大型直升机在现代救灾抢险中能发挥重大作用,比如这次直-20出动了3架,共计投放矿泉水4000件、方便面2000箱、面包1500箱、馍干1500箱,其他的还有药品、救生衣、充电宝等防汛物资。如果换成米-26这种级别的直升机,一架顶多架运送效率和可载设备空间更大,相比这些生活物资大型机械设备也可以运送,但毕竟这是俄制产品引进数量有限无法充分的发挥作用。我们将时间回调到70年代其实当年有机会仿制一款同类机型,苏联时代空中巨无霸米-6“空中吊钩”重型直升机,这款机型当年引进之后就部署在新乡。

  米-6“空中吊钩”重型直升机,米里设计局上世纪50年代的产品,当时军方要求研制一款重型直升机,性能要求是将11吨有效载荷拉到240公里之外。可以军民两用,比如民用物资、大型机械设备、导弹发射车、装甲车辆以及步兵进行机降作战等,不论是哪种都能轻松实现全天候飞行。1959年该机投入批量生产,作为苏联航空史上第一款重型直升机,标配5名机组成员,最大起飞重量42.5吨。内部有效载荷12吨,外挂有效载荷8吨,也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一次运送70名全副武装士兵。载重8吨情况下最大航程620公里,如果带上外挂副油箱可以载重4.5吨并飞行1000公里,40吨级重型直升机就是放在现在性能也不落后。

  米-6造型相当独特识别度很高,机身两侧安装了两个短翼,确实是飞机中的四不像。这种只在固定翼飞机中才出现的翅膀首次出现在直升机上,其实原因很简单为增加升力及提高前飞速度,对于两台5576轴马力涡轴发动机来说,要抬起42.5吨的最大起飞重量有点吃力。因此为了减轻旋翼负担加了两个5.3米长悬臂式短翼,可以在短距前飞过程提供额外升力,同时提高飞前速度这么庞大的飞机可能达到300公里时速。

  米-6入役之后已经到了60年代,当时两国虽然互动依照但关系不再那么铁,1964年空军向苏联订购5架米-6并得到对方同意。双方在1965年签订购货合同约于在当年冬季交付,中方也派出13名技术人员前往进行有关培训,但随后验收组抵达苏联时因为对方拆除信标机不予供货,最终苏联方面主动撤消合同并以5架伊尔-18客机弥补损失。其实这款刚入役不久的先进直升机,在当时来说可以称得上世界最先进机型,在此之前苏联提供米格-15/19等战机都是全套无保留供应,但在此时已经有所改变开始主动撤单改换客机。

  第一次采购米-6暂告中止,但时间进入70年代之后,空军还在大量使用直-5活塞式动力直升机。不论从性能还是技术角度都已力不从心,后期自研的直-6/7又面临技术难题,为了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来提升我国直升机研制水平,中国航空工业再次选择采购米-6直升机。

  1970年,三机部再次向苏联订购3架米-6直升机,数量不多出发点是用以参考借鉴最终实现仿制。这次双方经过谈判前后磨了大半年,终于在当年12月达成订购合同,由苏联提供3架米-6重型直升机,合同总金额约2千多万块钱,单价约680万元人民币。数量不多但型号很丰富,包括了运输型、空降型、救护型,很明显这种采购就是奔着仿制而去。双方约定1971年第三季度交付,由于中方暂时不具备远程长途飞行能力,约定在苏联交会并由苏方飞行员转场飞到国内。

  采购数量不多要求一点也不少,合同中包括了3架米-6直升机,4台D-25V发动机,以及3套旋翼和相关配件。而且考虑到今后能够独立运转米-6,还约定了飞机飞付后13年内苏联应承担所有零配件供应,这个要求在当时双方关系下确实是留了心眼。其他的还有一个更奇怪的要求,比如在飞行交付6个月内,苏联还要自费派出4名技术人员来华进行技术指导。

  要求奇怪也就算了关键苏联居然都答应,1971年10月,3架米-6重型直升机按照约定飞抵我国。采购初始考虑的就是获得技术及深入仿制,但拿到飞机后深入研究才发现,原来对我们当时的科研能力和基础工业水平来说难度有点高,再加上后续得不到苏联更多技术上的支持和设备转让。最终这几架米-6交付给空军新乡直升机团使用,由于数量太少时间久了维护也不是太方便,因此使用强度不大大众对它的印象不深(但机场周边大小人群对它惊天动地的起降肯定很熟悉) 。

  米-6按照民航涂装编入了空军直升机团,该团在80年代陆航创建过程中改编,最后成了陆航一团的前身。米-6毕竟属于60年代产品,在没有后续升级的情况下米-6操纵难度高,而且装备数量少能飞米-6的合格机组更短缺。据称在服役过程损失3架(资料有限,但后续应该还先后引进达到6架水平),使用久了后续备件来源又不稳定维护起来更困难,因此飞机提前到寿于1985年退役。

  米-6没有成功仿制确实很可惜,目前只是作为展示品或训练用途存在,对比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这种机型的重要性。比如2008年5月,米-26重型直升机参与汶川大地震救援、抢险工作,频繁调运大型工程设备到偏远震区,实施堰塞湖的挖掘、疏浚工程而且绝对没可替代性。虽然当前我们已装备了直-20、直-18等10-13吨级通用直升机,但对于吊运重型装备以及在灭火、救援、运输等方面,和米-6相比依照落于下风,重型直升机考虑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基础工业水平。